Header logo.
稀星垠盗版后摇
首页归档标签自述Atom

标签:「方法」

做事情是很有用的呢

感觉今年最大的进步是「做事情是有用的」这个念头得到了现实的验证。

YouTube Premium 倒是蛮值得的,平时很多关于写码、做计划之类的视频都是在 YouTube 上看的,略去广告的感觉是很赞的。YouTube Premium 的价格在瑞典和 Spotify 一样多,而且 YouTube 上的音乐和 MV 感觉比 Spotify 还多。虽然推荐算法始终不如 Spotify,但这个价钱是比单买音乐服务更划算的。

第 4 季度的时候决定每天朗读十页瑞典语小说,尽可能每页查几个单词,再把生词出现的句子做成「刻漏字」(cloze) 放进 Anki 里。到现在已经坚持了大概一个月,现在脑子里仿佛对这门语言更有感觉了。

之前一直想这么做,但觉得挺累、挺枯燥的,而且不确定有没有用,就一直没有实际执行。在 YouTube 上看到的两个视频1 2让我蛮有启发的。 [⋯]

关于学习的一点想法,不一定对

最近我产生了一些想法,其中一则是关于学语言的:一时遇到了弄不明白的地方,不要纠结。懂个大概,就可以继续汲取新的信息。汲取了足够多的新信息,你将来会自然而然地明白此刻不懂的东西。

产生这个想法的起因是,一个朋友问我:「如何跟人解释不同的语境要用不同的介词?」那位朋友一开始遭遇的问题其实是,为什么 in the sun 是「阳光下」,under the sun 就成了「天底下」?

这位同学是在学英语。但学任何语言的时候也都会遭遇类似的问题,比如 Hon bor på Söder. / Han bor i Stockholm. 这两句话为什么一个用 på 另一个用 i?

这样的问题没办法通过别人的解释,来让提问的人明白。然而到了相应的语境里,再读到就会自然而然地明白。 [⋯]

要做一个无趣的人

有位学霸写了一本几百页的书叫「Deep Work」,劝说读者工作时要专注。前半本都是讲道理、举例子。后半本讲了一些操作性的方法,也讲了一些人的做法。比如作者本人一年写了 n 篇论文。另一个哥们有全职工作,同时还在读 PhD,同时还带孩子 —— 这位爷每天早上五点起床,花几小时专心搞论文,完了之后再去公司上班。

书里把「专注」的状态叫做“deep work”或者“flow”。进入这种状态,才能算是真正的学习,才能做出真正有价值的工作。而想进入这种状态,首先要让自己远离干扰。远离干扰可以让自己躲在隐蔽房间里。比如,JK Rowling 为了写哈利·波特的最后一部,住进了爱丁堡的 Balmoral Hotel(每晚一千英镑),为的就是逼自己专心。

创造力的工作,靠偶尔来一次的灵感是很糟糕的。想当笑星,就要每天写笑话,每天写笑话。成为村上春树,就要每天写十页稿纸,每页四百字,即使不想写,也要强迫自己写够十页。参见「我的职业是小说家」。所以说,要进入专注工作的状态,保持规律和节奏是很重要的。

自制力当然也是一个因素。它仿佛是肌肉,要时常训练。想维持自制力,平时还要注意休息、而且不能饿到。这个论断可以参考一本叫「自控力」(The Willpower Instinct) 的书。 [⋯]