做事情是很有用的呢
感觉今年最大的进步是「做事情是有用的」这个念头得到了现实的验证。
YouTube Premium 倒是蛮值得的,平时很多关于写码、做计划之类的视频都是在 YouTube 上看的,略去广告的感觉是很赞的。YouTube Premium 的价格在瑞典和 Spotify 一样多,而且 YouTube 上的音乐和 MV 感觉比 Spotify 还多。虽然推荐算法始终不如 Spotify,但这个价钱是比单买音乐服务更划算的。
第 4 季度的时候决定每天朗读十页瑞典语小说,尽可能每页查几个单词,再把生词出现的句子做成「刻漏字」(cloze) 放进 Anki 里。到现在已经坚持了大概一个月,现在脑子里仿佛对这门语言更有感觉了。
之前一直想这么做,但觉得挺累、挺枯燥的,而且不确定有没有用,就一直没有实际执行。在 YouTube 上看到的两个视频1 2让我蛮有启发的。
核心的思路是学了最基本的语法之后,就大量输入真实的语言材料。随着信息的摄入,大脑就会「识别」出里面的规律和模式 (patterns),假以时日,大脑慢慢就参透了。
之前有一段时间,我每周都会花很多时间练习听写。耳朵确实更灵了,但是一小段话要反复听一个小时,因为没有新的信息和情节,所以很难把兴趣维持下去。
之前总有人说「你学语言就要多和人交流」。这话固然是没错,但是如果只是停留在低层次的「你今天开心吗、你家几口人」之类的对话,没有智力上的刺激感啊。
今年读到的很有帮助的一篇文章是 Superlinear Returns3,让刚刚确信「做事情是有用的」的我大为惊骇。
所谓「做事情是有用的」大概意思是,有投入就有回报。这样的 realization 已经很能鼓舞人了。
但是这篇文章讲的在一个方向走得越远,越能产生超额的回报。这里面的两个机制是「台阶」和「叠加」。在一个领域付出一定的努力、做出一定的成绩后,就可以踏上新的台阶,做规模更大的事情。比如在一个领域学了足够多的「部件」,就更容易理解「系统」是怎么跑的。此外,在甲领域学到的原理,也可以迁移到乙领域去,二者叠加起来也更带劲 (for lack of a better word)。
在学 Elixir 和 Phoenix,感觉是最适合写个人项目的 tech stack 了。
对比前后端分离的结构,通常要前端一个语言、后端一个语言,会精分。传递数据的过程,尤其是如果用 REST API 的话,要两头都验证一遍,怪麻烦的。
如果是内容型的网站,前端如果用 React 或者什么框架,为了让浏览器抓到并 cache 全文,就需要再套一层 SSR 框架。
这样下来就需要:在呈现/渲染层用 React,在预渲染的服务器上跑 Next,在后端跑后端的东西。
那干脆都用 TypeScript 好了啦。但 TypeScript 的问题在于,它更像是一个 linter,难以弥补 JavaScript 的种种变态漏洞。
反正 Elixir 写起来挺舒服的(写 Go 也挺舒服的),而且学 Elixir 的过程中,时常会脑内闪出火花:「哇,原来程序还能这么写!」
-
Steve Kaufmann Extensive Reading Works: And That Means Real Books ↩
-
Robin MacPherson How To Develop Spoken Fluency Through Reading ↩
-
Paul Graham Superlinear Returns ↩