Header logo.
极北人工智障
首页归档标签自述Atom

翻看两年前的代码

现在又开始试着用 Go 写一些小东西。于是买了一个 Web Development With Go 的教程。视频教程的标价是很贵的,于是犹豫不决。看来看去之时,翻到页面最下面,发现还有一个只卖电子书的选项,才 60 刀,于是果断下单。感觉这门课的主创真是定价的人才。

买书之前觉得其实不用任何教程,一边用 ChatGPT 一边看文档,照样可以做出自己想做的东西来。但实际做起来,才发现要收集、整理的信息是很庞杂的。自己通过不断试错、get your hands dirty 还挺花时间的。

而且有可能会犯自己意识不到的错误。

比如看这本书里的代码,发现他很 unorginal 地用了 MVC 架构。(但是 uoriginal 是有 unorginal 的好处的,就是整个东西会更 predictable 一些。)所有接触数据库的代码都在 models 里,数据库连接是在 main 函数里创建的。每次读写数据库,都是把数据库连接传到 models 函数里。数据库连接一直到程序退出才关闭。

然后想起两年多以前写的 Go,发现自己是在每次查询的时候,连接数据库、查询、关闭连接。每查询一次,就要这么折腾一下。当时怎么没意识到打开、关闭数据库是很 expensive 的。 [⋯]

一些想法

记得 2015 年的一个周末,那时还在北京。一共四个人在西北三环的一家砂锅粥店吃饭,有 J 和 X,当然当时还有前妻。

年份和地点记得不是很确凿。说是 2015 年是因为记得当时还在 N 报社上班,之所以说是砂锅粥店,是因为 N 社旁边不远处有个同名砂锅粥店,我还蛮喜欢。(老板是潮汕人,早先还可以用比特币结账。) J 提出要吃饭问想去哪儿,我不明就里可能就提了这家店的名字。这次会面我总会想起,每次想起就查一下地图。西北三环那个犄角的内侧,一直有一家「蟹老宋」,并没有砂锅粥店的名字。但当时确实是在西北三环的那个犄角。

一边吃一边聊,J 问我那时都在通过什么渠道获取信息。我不明就里,直率地说,我正在「收缩」自己的信息摄取,越来越觉得新闻也好、公共事件也好,没什么关系。J 君语塞,我当时恐怕还蛮迟钝的,丝毫没有感觉到冷场。回家路上前妻告诉我,J 想和你聊,其实是看能不能把你挖过来。后来才知道 J 那时正在策划一个好友分享新闻链接的社交产品,产品形态有点像「即刻」。

之后不久,我从 N 社辞职。没做什么后面的打算,就是觉得不想再继续干下去了。用现在的话说可能是叫 burned out 加「政治性抑郁」。然而 that's not something I want to say, because that doesn't sound like something I would say. 一个原因是现在每天讲英语的时候,很多词尽管知道字面的意思,但如果不是确切知道 “how it cuts”,我是不想说的。另一个原因是对 N 社印在纸上的词感到可疑,对汉人知识界的一些词也时常感到有距离。

同一段时间,我的一个微信群里聚集了很多有趣的、年轻的朋友。虽然记不清对话发生的背景了,但是我记得跟朋友 M 有一次讲,感觉人生每一步都是在「逃跑」。 [⋯]

「脑后」

仔细一看聊天记录,这已经是 8 个月之前聊过的事情了。

Bakhuvud 意思是后脑勺。

但是有次跟朋友聊到,“ha i bakhuvudet” 瑞典语的意思是 “keep something in mind”,也就是记着那件事。但汉语里类似的表达「抛诸脑后」就是要忘掉那件事了。

还有一个读小说发现的。

“Lämna” 直译成英语是 “leave”,“ut” 则是 “out”。 [⋯]

绝食的第三天

蒙古人民革命党从 1921 年领导革命,到 1989 年已经执政近七十年。1989 年 12 月 10 日是国际人权日。这一天执政党在乌兰巴托市中心的苏和巴特尔广场举行庆典。庆典的模式似曾相识,其中的节目有爱国歌曲、民族舞蹈等文艺表演,也有射箭、赛马、摔跤这样的传统艺能。

苏和巴特尔广场在乌兰巴托的地位相当于北京的天安门广场。广场正中有一尊英雄骑马的塑像,这就是 1921 年发动革命、赶走中国殖民者(北洋政府)的革命英雄苏和巴特尔。1989 年的时候,广场还像天安门广场上一样,有一座供奉英雄遗骨的陵寝。长眠在此的是开国元勋苏和巴特尔(Sükhbaatar「斧子英雄」)和他的战友乔巴山。(陵寝已于 2005 年拆除。)

这一天也是柏林墙推倒后的一个月零一天,例行的国际人权日庆典发生了小小的意外。两百多名年轻人举着横幅走上广场游行,高呼「经济改革」、「自由开放」的口号。两位记者、一位科学家在众人面前发表演说,宣布民主运动从此刻开始。游行过后,年轻人们和平地离开广场。安保人员没有试图驱散。

这次游行的组织者佐日格(Zorig,「意志」)在莫斯科读过哲学。一年之前,他组织了一个名叫「新一代」的小团体,定期在自己家集会,并且在乌兰巴托秘密张贴民主标语。佐日格的妹妹乌云 (Oyun,「智慧」) 在布拉格的查尔斯大学读了地质学的本科和硕士。她说自己那段时间没有站在政治运动的最前线,「只是在家做家务,给哥哥的朋友们做做饭」。她后来读了地质学博士,做过外交部长,还组建过一个政党,名叫「公民意志」(Irgenii Zorig),活用了哥哥的名字。

发表演说的一位记者名叫额勒贝格道尔吉 (Elbegdorj),后来做过一任总统。那位科学家名叫巴特乌勒 (Bat-Uul) 做过首都的市长。 [⋯]

「小说被认为是一个民族的秘史」的出处

小时候看过陈忠实的《白鹿原》,正经情节不大记得了,不正经的情节记得一些。

比如说:里面有个男性人物前前后后死了很多个(设人数为 n)老婆,娶到的最后一个老婆上床的时候,腰间缠着 n 个葫芦。问她为什么腰间缠着葫芦,她回答说,葫芦是「打小鬼」用的。

再比如说:有一个年轻时很风流的老太婆,一边抽大烟(还是烟斗?)一边讲年轻的时候红颜命薄,遇见的每个男人最后几乎都死了。这些死掉的男人的共同点是无法满足她的性欲。有一个男人让她得到了满足,这个男人没死,后来成了军阀大帅。

我看的那一版的《白鹿原》里,扉页上有个题记:「小说被认为是一个民族的秘史。—— 巴尔扎克」。感觉这句话用来总结这本小说的剧情也蛮合适,因为依稀记得里面的兄弟一个加入了国民党,一个加入了共产党,家族小悲剧和国家大悲剧交织在一起。

很多年来,每次读到有趣的小说,就会想起这句话。毕竟书中人物经历的情节,和所处社会的结构性问题是分不开的。因为这句话像是一个事实陈述,总觉得会是巴尔扎克的一句名言,每次想起这句话,就很好奇出处到底在哪儿。但从 Wikiquote 里没找到过。遇到法语好的朋友,也总想问听没听说过这句话,但大家也都没听说过。 [⋯]

陈年狗血

过去几年经历的事情总是时常想起来,好在回想起来的频率越来越低了。

周一的时候打了一个电话,没想到一打打了两个小时。不由自主地一边听一边觉得对方惨,于是边听边哭。挂了电话又哭了一阵子。

这段对话给过去几年的一些事情增添了很多我不知道的、让人崩溃的细节,也让某人的性格更加「立体」了。回头看很多行为模式都是一样的,我过去其实也这样狐疑过,现在竟然得到了印证。

就还挺累的。现在回想起来还觉得过去几年里,跟某人接触时,我整个人都有些 agitated。原来事出有因呢。

周二的时候跟同事提到这件事,一不留神说,「总算是个 closure 吧」。但此刻觉得一来是要 closure 且还早着呢,二来是同事也并不在乎。 [⋯]

最近

月初的时候又去了一趟法国。住在巴黎的朋友问我你来干嘛了,我第一时间也说不上来,木讷地说「我也不知道我来干嘛了」。

在巴黎的几天确实也没干什么,住的酒店比想象中整洁。每天从酒店出来就漫无目的地逛街。巴黎街上的人比瑞典稠密一倍,城市里也有更多窸窸窣窣的背景噪音。合着我单纯是来当街溜子的……

因为反正是游客,所以走进餐厅里,见到什么菜有趣就随便用英语点,也挺放松的。

有一天跑去蓬皮杜,发现那天蓬皮杜不开门。于是就在四周溜达。有一个落魄清瘦的男子走上来跟我说,先生您好,我是乌克兰人,不知道能不能行行好,馈赠一些欧元。我身上一丁点现金都没有,于是如实相告。还问他可以请他吃饭,他摇摇头。

本来想问朋友是怎么做到在高端场合如此风生水起的,我也总想自己做点自己的事。但她说自己已经 burn out1 了,只想待着,租个便宜点的房子,每天逛逛街、看看电影,可能再学学画画。于是转而一边吃印尼的炖牛肉 (Rendang Padang),一边聊了很多童年创伤和自我治疗(以及找心理医生治疗)。 [⋯]

“Missunna”

瑞典语里其实有蛮多描述心理需求的词的,比如 missunna。用流行的词讲,可能像是现在的汉语词「配得感」的动词。

unna 的意思是「感觉某人值得拥有什么」,加上 miss- 前缀就变成了「觉得某人不配拥有什么」或者「不给某人 ta 应得的东西」。比如小说里读到的这样一个句子:

翻译过来是「并不是说她不想给他单独待着的时间。」但字面上看,missunna 这个动词传达的涵义最多:

记一件失望的事

今天在一个中文程序员的交流群里指出一些发言存在 sexist undertone。事情经过大体如下:

某播客的主创 A 男性说,看了下后台数据,女性听众比例很少哎。

另一播客的主创 B 男性说,我们作为一个聊技术的播客,我不觉得需要扩展听众群。就好像「你不可能要求外国人听中文播客一样」。话题之后还延展了几句,我们只想聊技术,不想聊互联网八卦,之类的。

这里面隐含的观点有:

B 君自然义正严辞,「我可没这么说」。(事实也如此,他字面上没有这么说。而 undertone 的意思是「你没说,但你传达了这样的氛围」。) [⋯]